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重症科主任:激素用多了拔苗助长

[复制链接]
查看: 1423|回复: 1

19

主题

30

帖子

92

积分

注册会员

Rank: 2

积分
92
发表于 2023-1-13 20:40:01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河北沧州
原标题: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重症科主任:激素用多了拔苗助长
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 2023年1月8日起,疫情防控三年后,中国对新冠的管理正式回归“乙类乙管”。此前一个月,天下部门地域履历了防疫政策调解后的第一波感染高峰,随后,上海、北京、武汉、广州、杭州等多个都会迎来重症高峰。与此同时,医院的救治压力开始从急诊渐渐转向重症医学科。
1月9日,山西太原市,白求恩医院重症医学科内的患者。图/汹涌影像
vGBq2Dfc1Z2zFQIF.jpg


国家卫健委医政司司长焦雅辉克日担当采访时指出,到2022年12月下旬和2023年元旦时,天下急诊量进入高峰期,这意味偏重症救治的高峰也同步到来。现在,一些大都会的急诊出现了回落迹象,但重症救治仍处在高位平台期。停止1月8日,天下二级以上医院重症床位的利用率已经到达了约80%。她预计,春运期间,中小都会和农村地域有大概会迎来急诊和重症高峰。
《中国消息周刊》记者克日采访了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彭志勇,他报告了近三周以来医院的重症救治环境,以下是他的口述:
武汉的重症高峰约莫在客岁12月20日前后到来,比感染高峰大概耽误了一周多。客岁12月初,防控步伐调解后,我们科在两周之内都全部感染完了,全部人都是带病工作,感染后均匀3~5天就会返岗。我固然也中招了,先是以为满身一点劲都没有,然后躺下去就起不来了,烧了一天,多少度我没有量,就在办公室不停睡到第二天早上八点,烧退了,然后就继承工作。我也不知道有没有后遗症,但到如今还总咳嗽,其他大夫多数也都是我这种状态,连轴转,没法苏息,我们也不敢去拍肺部CT,每一个人拍出来大概多少都会有点题目。
“新十条”发布后的两周是我们最艰巨的时期,医护不敷用,我非常焦急,天天打电话随处找人,嗓子都哑了。白天另有很多多少会要开,会上就要筹办职员、构造开新的ICU病区、优化收治流程,还要查房、会诊。如今是全院来增援重症、急诊另有呼吸这三个科室,但医护照旧很缺。
实在在防控政策调解前,对于大概到来的高峰,我们医院是有预案的,第一是接纳分层管理:最危重的患者,必要插管、上呼吸机,假如是呼吸衰竭同时伴有多器官损伤的患者,就转到由重症科管理的综合ICU来治,假如只有呼吸题目,就分流到呼吸科。其他症状轻微轻一些的患者就在专科ICU治疗,但到后期,重症患者太多了,有些必要插管的病人也送去专科ICU那边。
第二是预备了许多可转换的ICU床位,由重症大夫管理,好比综合ICU本来只有60多张床,厥后又加了一个病区,算上可转换床位后,最高峰时期病床数就翻倍了。管理这么多病床,医护一共有七八十人,但此中的重症骨干大夫约莫只有七八个人,也就是非常之一。我如今天天都能收到太多各科室打来的咨询电话。
固然有预案,但“新十条”后,病例数上涨得太快了,武汉是三天内险些各医院的急诊床位就趋于饱和,时间太短了,任何预案都顶不住。别的,各地医院实在都建立了许多可转换ICU,不外这些改造后的床位大多数不具备专业的重症救治本领,许多专科ICU病房里只有监护仪、呼吸机等装备,但没有专业的重症医护来管。2020年,国家卫健委曾出台文件,要求增强ICU建立,但许多地方之后并没有去落实。因此,这一波疫情真正袒露了重症的短板,这是一个天下性的题目,盼望下一步国家层面能出台一些支持政策,把重症医学提到一个应有的职位。
现在,重症救治仍处于平台期,重症科还是全院压力最大的科室,床位还比力告急,不外列队时间比之前要收缩了一点。但如今的环境和武汉2020年初时有点雷同,越到后期,重症的救治难度越大。
送到综合ICU的重症患者以70岁以上有底子病的老年人为主,根本都是病毒肺,从归并症来看,心肌炎和肾损伤占比力高。第一批来到我们科室的病人,干预得还比力实时,但背面的许多病人有的拖了很长时间才来,肺部的病变比力复杂,早期肺部损伤重要泉源于病毒,但到后期大概是由于自身连续高频率呼吸,牵拉到肺部造成损伤,一些患者会出现气胸。
因此在给患者氧疗时,肯定要留意实时监测,不能只看氧饱和度到达了93%以上就没事了,假如给了很高浓度的氧,病人的呼吸频率照旧很快,好比大于30次/分,就必须要实时干预,果断插管,上呼吸机来控制呼吸频率,否则对肺部会有损伤。许多大夫没有器重这个题目,如许氧疗一周以后,患者的肺根本就没盼望了。别的,高浓度的氧对肺部也会造成损伤,一样平常不要凌驾50%,以是我从2020年就开始号令,对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要规范,每一步都要严酷按照流程来处置惩罚和评估,许多下层大夫都不清晰这些。
实在重症发展到后期能接纳的治疗本领是很有限的,重要通过装备对已经衰竭的器官举行功能支持,其次就是用一些糖皮质激素,像免疫球卵白、病愈者规复期血浆这些都缺乏循证医学的证据。
但激素是个双刃剑,同时也会克制免疫反应,以是用量上肯定要审慎,不能过大,否则肺的环境大概变得更差。一样平常发起剂量是5毫克地塞米松/日或40毫克甲泼尼龙/日,一连利用不凌驾10天。我看一些大夫给患者开出天天80毫克,乃至160毫克甲泼尼龙,如许结果肯定会拔苗助长。
我如今最担心的将来几周,假如重症患者进一步累积,许多医护职员大概就压力更大了,盼望过年前重症高峰能尽快见到拐点。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0

主题

26

帖子

113

积分

注册会员

Rank: 2

积分
113
发表于 2023-2-6 01:25:05 |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欧盟
这个图文并茂,高手文人。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返回顶部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列表